办理国际物流中的保税业务需要结合业务类型和海关监管要求,分步骤完成企业资质准备、申请审批、货物操作及后续监管。以下是流程及要点:
一、企业资质准备
1、基础条件
企业需要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,取得独立法人资格,并完成海关备案,获取报关单位注册登记证书。部分业务对注册资本有明确要求,例如公用型保税仓库需注册资本不低于 300 万元人民币,且经营范围包含仓储业务。
2、信用与能力要求
企业信用等级需为一般信用及以上,同时需要具备与业务匹配的仓储、加工或维修能力。例如,申请保税仓库需提供专门存储保税货物的场所及消防合格证明;开展加工贸易需通过商务部门 “加工贸易企业经营状况及生产能力信息系统” 填报生产能力信息。
3、特殊资质
如果涉及特定商品,需要额外提交特殊许可证件;保税维修业务需要提供品牌所有人或代理人的授权文件。
二、选择保税形式并提交申请
根据业务需求选择保税形式,常见类型包括:
(一)保税区域与物流中心
1、保税物流中心(B 型)
申请材料:提交设立申请书、土地使用权证明、平面规划图等。
审批流程:直属海关受理后报海关总署,联合财政部、税务总局等部门审批,企业需在获批后 1 年内完成验收,通过后核发《注册登记证书》。
关键要求:仓储面积东部地区不低于 10 万平方米,中西部不低于 5 万平方米,并配备符合海关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和隔离设施。
2、保税仓库
申请材料:提交《保税仓库申请书》、营业执照、消防合格证明、仓库管理制度等。
审批流程:直属海关审核材料并实地验核,合格后颁发《保税仓库注册登记证书》。
(二)加工贸易
1、手册设立
申请材料:通过 “互联网 + 海关” 或 “单一窗口” 提交加工合同、生产能力证明(自营或委托加工协议)。
审批时限:海关自受理之日起 5 个工作日内完成手册设立。
账册管理:采用金关二期系统建立电子底账,备案料件与成品信息。
2、手册变更与延期
合同金额变更超 1 万美元或延期超 3 个月需提交外经贸部门批准文件,并更新银行保证金台账。
(三)保税维修
1、资质申请
提交维修业务情况说明、维修合同、品牌授权文件,特殊项目需国务院或相关部门批准。
2、账册设立
设立专用保税维修账册,备案待维修货物、已维修货物及维修用料件信息,表头 “监管方式” 填报 “保税维修(1371)”。
三、货物进出境操作
1、申报与查验
进口时,企业通过电子系统提交报关单、发票、装箱单等,注明保税监管方式(如 “保税仓库货物”“保税维修”)。
海关对货物实施查验,核对申报信息与实际货物是否一致。
2、放行与存储
审核通过后,货物进入保税区域或仓库。例如,保税仓库货物需凭海关签发的《保税仓库货物入(出)库单》办理进出库。
四、后续监管与核销
1、定期申报
保税仓库需定期报送库存数据,加工贸易企业需每月申报料件使用情况。
保税维修业务需实时更新待维修、已维修及无法维修货物的电子底账。
2、核销手续
加工贸易手册:手册到期或最后一批成品出口后 30 日内,企业提交进出口报关单、核销申请表等,海关 30 日内完成核销。
保税物流中心:每 3 年需申请延续,提交延期申请书及运营情况报告。
3、海关核查
海关定期对保税场所进行实地检查,核实货物流向、库存及账册记录,确保符合监管要求。
五、注意事项
1、合规管理
企业需建立符合海关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,并与 “电子口岸” 平台联网,实现数据实时共享。
2、保证金与风险担保
部分业务需要根据企业信用等级缴纳保证金或提供银行保函,例如 C 类企业需全额缴纳保证金。
3、违规责任
擅自将保税货物内销或未按时核销将面临补税、罚款,甚至暂停保税业务资格。
办理国际物流中的保税业务需依次完成资质准备、形式选择、申请审批、货物操作及后续监管。核心步骤包括:
资质准备:确保企业信用、资金及设施符合要求;
精准申请:根据业务类型提交材料,通过线上平台完成审批;
规范操作:严格按海关要求申报、存储及核销货物;
持续合规: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,配合海关核查。
通过以上流程,企业可充分利用保税制度降低资金压力,提升跨境物流效率,同时规避合规风险。